日前召開的重要會議指出,有效落實存量政策,加力推出增量政策,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、有效性,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。
在經濟運行的諸多新情況和問題中,房地產無疑是最關鍵的一環。
對此,會議強調:
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,對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、優化存量、提高質量,加大“白名單”項目貸款投放力度,支持盤活存量閑置土地。要回應群眾關切,調整住房限購政策,降低存量房貸利率,抓緊完善土地、財稅、金融等政策,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。
這段對于房地產的定調,直接而有力,政策導向極其鮮明,與過去有諸多不同。
在此基礎上,各地重磅政策迅速落地。
央行發文,存量房貸利率調整,不再區分首套、二套及以上,利率將統一調整到不低于-30個基點,各地于今年10月31日前完成調整。
隨后,廣州出臺新政,放開全市限購,打響一線城市取消限購第一槍。這是限購政策自2010年橫空出世以來,首次在一線城市出現全面松動。
接著,深圳、上海出臺樓市政策,松綁限購,首套首付比例調整為15%,同時將增值稅免征年限從5年降低為2年。
一時之間,樓市萬箭齊發,史上最寬松時代到來。
02
重要會議首提房地產市場“止跌回穩”,態度再清晰鮮明不過。
要讓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,根本上在于遏制樓市下行走勢,更核心的在于扭轉市場下行預期。
當前,全國各大城市房價普遍面臨調整,商品房成交相比歷史高位大幅下滑,而賣地收入也備受影響。
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數據,對比去年同期,70城二手房價全線下行,多數城市已回到2018年前后水平,部分城市更是回到10年前。
要知道,2014年是上一輪房地產大周期的起點,2018年則是一二線城市房價“空中加油”的中繼之年。
因此,穩住樓市,穩住預期,在當下比什么都重要。
03
嚴控增量、優化存量、提高質量,意味著房地產大擴張時代要結束了。
早在去年,國家層面就已做出“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”的重要判斷。
供求關系之變,說到底是我國房地產市場早已不再是短缺模式,除了個別超大特大城市外,大多數地市都已飽和乃至過剩。
澤平宏觀數據顯示,2023年中國城鎮住房套戶比為1.07,一線、二線、三四線城市的套戶比分別為1.01、1.09、1.12。
在需求方面,房地產最終取決于人口,當少子化與老齡化聯袂而至,對房地產的需求顯然不及過去。
所以,嚴控新增房地產,優化既有庫存,以及提高住房建筑質量,就成了重中之重。
04
這一輪政策組合拳,遠超過去,不只是“史上最寬松”,堪稱“史上最積極”。
眾所周知,過去幾輪房地產大周期的救市,多數局限于傳統的寬松之策:取消限購、限貸、限價、限售等政策,降準降息等等。
這一次,傳統的寬松政策更加“寬松”。當前,除了北上廣深等個別城市,幾乎所有城市都已取消限購。
重要會議表示“調整住房限購政策”,是否意味著北上廣深核心區的限購政策也將松動,令人期待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一次,在傳統的寬松政策之外,更是少有的祭出新的“殺器”:連續兩次降低存量房貸利率。
如果按照契約精神,房貸簽訂之后,只能隨著市場利率而變化,不應隨意重新大幅調整。
面對樓市前所未有的大變局,面對房地產對其他行業的沖擊,面對促進消費、提振經濟的大局,存量房貸的調整最終得以成行。
要知道,在歷史上,存量房貸降息只在 金融危機 席卷而來的2008年出現過,此后15年一直無聲無息。
但這一次,繼去年9月之后,近期我國再一次降低存量房貸利率,兩次合計降低100多個基點,預計每年可節省3000多億的利息支出。
可見,拼經濟到了重要關頭,穩樓市也到了關鍵時刻,政策已經率先探底,史上最寬松最積極的政策已經到來。
當然,市場探底是漫長的過程,打破下跌螺旋只是第一步,能實現市場“回穩”已屬不易。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