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會議將于8月1日(周五)召開; ②旨在進一步完善標準內容,確保標準的廣泛適用性和可操作性; ③機構稱,中國大模型一體機需求爆發,有望開啟千億級市場。
《科創板日報》7月29日訊(編輯 宋子喬) 7月29日,據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消息,為持續推動大模型產業生態建設,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AI Infra工作組(以下簡稱工作組)、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人工智能技術與標準推進委員會(CCSA TC602)將啟動大模型一體機性能標準的研制工作,標準將體系化地規范大模型一體機的性能指標和技術能力,為行業提供統一的評測基準和實施指南。
工作組計劃于8月1日(周五)召開“大模型一體機性能標準框架研討會”,圍繞標準框架和內容展開研討與交流。
前期,經過與二十余家企業的標準預研工作,工作組目前已形成了標準框架,并已經聯合三十多家企業共同研制了《大模型一體機功能要求和測試方法》行業標準,規范大模型一體機的技術產品能力;編制《大模型一體機應用研究報告》,探索大模型一體機選型實踐最佳路徑;編制“大模型一體機產業圖譜”梳理產業鏈現狀;開展“大模型一體機落地應用標桿案例征集”,促進應用能力提升。
研討會旨在進一步完善標準內容,確保標準的廣泛適用性和可操作性——
面向應用方企業:提供可量化的大模型一體機性能評估體系,幫助企業在選型、部署、運維過程中提供決策參考,助力企業高效構建多行業場景下大模型的應用能力。
面向供給方企業:明確大模型一體機的技術性能與服務能力標準,推動產品在推理優化、微調訓練、業務場景應用等方面的能力提升,以促進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技術服務。
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,大模型(如GPT、BERT等)在自然語言處理、圖像識別、智能推薦等領域展現出強大的能力。然而,大模型的訓練和部署對計算資源、數據安全和系統運維提出了極高的要求。
大模型一體機應運而生,其是集成化、軟硬件深度融合的AI設備,旨在為大模型的開發、訓練、部署及運維提供端到端支持,特點是“開箱即用、強隱私保護、全棧式服務”,以極致性能、本地數據閉環與高度可控性為核心優勢,區別于私有云的靈活定制與公有云的彈性共享,更適用于對實時性和數據安全要求極高的專有場景,一般政企不具備較成熟的AI基礎設施團隊,而大模型一體機有望解決私有化部署中的痛點難點,契合政企需求。
財信證券此前表示,私有化部署需求增加有望推高大模型一體機銷量。根據初步測算,現階段央國企、政務機構、學校、醫院等泛政府類單位私有化部署AI大模型所需的服務器(一體機)開支空間約在1000億元左右,且隨著AI應用場景逐漸拓寬,服務器(一體機)需求仍有較大提升空間。
億歐智庫稱,中國大模型一體機需求爆發,有望開啟千億級市場。央國企及黨政機關是一體機的重要客戶。政府機構和央國企往往涉及公民信息、政務數據、國家安全等大量敏感數據信息,對本地化、私有化部要求較高。大模型一體機低門檻、低部署成本的私有化部署方案完美契合相關需求,不需要額外部署服務器、雇傭龐大運維團隊,僅需支付購買費用,購買后立即就能投入使用。
2025年主流廠商大模型一體機產品呈現多樣化配置與功能定位,價格覆蓋50萬至500萬元不等,華為、智譜AI等在性價比與高性能推理方面具備顯著優勢。
當前市場大模型一體機核心供應商可以分為服務器廠商、云計算廠商、垂直領域廠商以及芯片生態伙伴。
民生證券表示,基于國產GPU,國產AI一體機市場百花齊放,2025年是國產AI一體機應用元年,國產AI一體機產業鏈公司包括禾盛新材、恒為科技、烽火通信、超訊通信、中國長城、拓維信息、浪潮信息、科大訊飛、潤建股份、中科曙光、紫光股份、華勝天成、亞康股份、優刻得、云從科技、軟通動力、天融信、中國聯通、中國移動、中國電信等。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